睿地可靠度論壇(TW-REDI Forum)
標題:
組織可靠度能力評鑑與產品可靠度能力評估
[打印本頁]
作者:
hlperng
時間:
2012-5-22 16:26:27
標題:
組織可靠度能力評鑑與產品可靠度能力評估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4-10-5 08:41 編輯
最近品質學會為經濟部標檢局訂定了可靠度能力評鑑的CNS國家標準,目前學會正積極推廣應用中。
在美國針對組織可靠度能力的產業標準為IEEE-STD-1624:2008,此一標準的概念與邏輯完成與ISO 9001:2008及CMU/SEI於2010年所發行的研發(DEV)、採購(ACQ)、服務(SVC)三大營運領域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整合標準(CMMI for DEV, ACQ, SVC)完成接軌。
IEEE-STD-1624:2008將組織的可靠度實務(reliability practices)分為八大領域:
可靠度需求與規劃(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planning)
訓練與發展(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可靠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可靠度試驗(reliability testing)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失效資料追蹤與分析(failure data tracking and analysis)
查證與確認(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可靠度改善(reliability improvement)
對組織的可靠度能力評鑑結果,採用五級可靠度能力水準制:
第一級:組織的設計、製造、與可靠度實務模糊混雜,缺乏一致性的作業程序,以致於很多的品質努力與結果,無法連結到較高的層級。
第二級:組織具備一致、重複的設計、製造、與可靠度實務,可靠度實務雖然不多、但有規律,成功案例可延續應用。
第三級:組織瞭解及定義產品的可靠度需求,可靠度實務有標準化且一致性的文件檔案,大部分的工程與管理人員接受可靠度訓練,具備指定任務的知識與專業。
第四級:組織根據可靠度考量變更產品設計,有詳細的可靠度計畫書、可靠度實務依照所發展的產品裁適定義清楚,所有員工接受訓練,熟知可靠度對組織營運的衝擊。
第五級:組織視可靠度為整體營運策略規劃的一部分,可靠度能力與營運目標一致,組織採取反應、調適、與互動的方式,聚焦於跨產品線的持續可靠度改善。
除了組織的可靠度能力評鑑之外,有關產品可靠度能力的評鑑,則可以從近幾年可靠度預估技術的發展趨勢,在可靠度預估方法的修正因子導入過程等級因子(Process Grade Factors)的概念,可看出其端倪與方法,目前探討此一議題比較完整務實的資料計有:
SRC (formly RAC) PRISM User Manual (2000),217Plus (2006)
FIDES Reliability Methodologies (2004, 2009, 2010)
相關主題 IEEE-STD-1624:2008簡介請參閱:
http://redi.org.tw/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1&page=1&extra=#pid303
歡迎光臨 睿地可靠度論壇(TW-REDI Forum) (http://m1.kdi.tw/)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