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地可靠度論壇(TW-REDI Forum)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hlperng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趣的翻譯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1#
發表於 2015-6-15 08:24:21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Dormant = 惰態、冬眠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6-1-18 09:50 編輯

報載歐洲太空總署 (ESA) 去年(2014)年11月12日成功登陸 67P 彗星的「費利號」(Phiae)彗星登陸器在「冬眠」七個月後「醒了」,再次與地球聯繫。

冬眠是生物學常用的字眼,在可靠度領域進行生命週期分析也有這個概念,英文為 Dormant Analysis。過去稱之為惰態分析,後來思索音譯的方向,冬眠就是首選。

冬眠 (Dormant) 是插電不操作,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2#
發表於 2015-12-20 10:32:58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防錯不是防呆、零品控不是零缺點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6-1-19 13:57 編輯

豐田式生產系統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 精實生產 (lean production, LP) 倡議者之一新鄉重夫 (Shigeo Shingo) 所提出的生產管理手法:poka-yoke 和 zero quality control。
poka-yoke 是防錯 (mistake proofing) 不是防呆 (fool proofing)、baka-yoke (baka = ばか 或 バカ = 馬鹿);零品控(或零品管)不是零缺點。

防錯法 (mistake-proofing):
新鄉重夫在 1960 年代提出 Poka-yoke 之初,就說明將防呆法的名稱從更正為防錯法及其源由,表現出他尊重人性的性格。國內許多文獻資料,卻一直稱之為防呆法或愚巧法,顯現很多管理學者未善盡查證功夫,只要讓別人知道我懂就好,似乎認為那是不需要的動作,隱隱約約有透漏出管理顧問師是是高人一等的傲慢性格。

新鄉重夫在《零品質控制:源頭檢驗與防錯系統》 (1986) 書中陳述:
防錯其實和防呆的原理差不多,防呆主要是用來保證操作的安全。剛開始,我使用了「防呆」這一稱呼。大概在 1963 年,當時 Arakawa 車體公司使用了一種「防呆」裝置,防止員工因為分不清一個座椅零部件的左右,而將該部件點焊的方向弄反。當一個部門主管告訴員工採用這個防呆裝置的原因時,一位兼職的女性員工哭得驚天動地,她說:「我真的呆成這樣了嗎?」第二天她待在家裡拒絕上班,這位主管便去看望她。向她千方百計地解釋:「這並不是說你笨,我們使用這個裝置是因為人們都會犯無意識的錯誤。」還好,最後終於說服了她。
聽完這個故事後,我才意識到「防呆」這個稱呼不是很好,過於貶義。但是取什麼名字好呢?苦思良久,我決定給將防呆裝置更名為防差錯裝置,因為它們的作用是防止出現任何人都有可能無意識犯的錯誤。
在我的《豐田生產方式探究》一書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從日語中音譯過去的poka-yoke 一詞(在日語裡,yoke 指防止,poka 則指錯誤)。該詞又被法語、瑞典語、義大利語等各個版本所引用,到現在poka-yoke 已為全世界所熟悉。

「One day he was explaining Baka-Poka, fool-proofing devices, created and implemented by workers on the factory floor.  A young woman started to cry.  "Why are you crying?" He asked.  "Because I am not a fool," she answered. "I am truly sorry." And at that exact moment he changed the name from Bata-yoke to Poka-yoke, mistake-proofing devices. 」
有一天,他解釋防呆裝置 (Baka-poka, fool-proofing devics),是為工廠內的工人而創造並使用的。一個年輕的女人開始哭,他問「為什麼哭?」,「因為我不是傻子」,「我真的很抱歉。」新鄉立即把名字改成防錯裝置 (Poka-yoke device)。(資料來源:Strategos, Inc. 的訪問資料 《Pioneers of Lean Manufacturing - Taiichi Ohno and Shigeo Shingo》)

This poka-yoke concept is actually based on the same idea as "foolproofing", an approach devised mainly for preserving the safety of operations. In the early days I used the term "foolproofing" (in Japanese, bakayoke).
…. It was clear to me that "foolproofing" was a poorly chosen term. But what name would ibe suitable? After some thought, I gave the name poka-yoke (mistake-proofing) to these devices because they serve to prevent (or 'proof;' in Japanese, yoke) the sort of inadvertent mistakes (poka in Japanese) that anyone can make". (資料來源:網路部落格,The Origin of Fool-Proofing System or Poka-Yoke)

In fact, the original term (of poka-yoke) was Baka-Yoke or "fool-proof". Due to the inappropriateness of the term, mistake-proofing became the preferred term.

讀原文或原始資料是重要的治學之道!

poka-yoke = mistake proofing = fail-safing ≠ fool proofing
防錯法 (poka-yoke) ,原稱 Bata Poka (防呆法)
Poka = inadvertent mistake
Yoke = prevent

防錯裝置 (poka-yoke device) 分為預防型 (prevention) 與偵測型 (detection) 兩大類。

防錯法是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法的延伸,也可以作為六標準差管理的改進方法。

zero quality control ≠ zero defect
zero quality control ⇒ zero defect


參考資料: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3#
發表於 2016-1-19 09:45:06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維護與維護度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4-30 14:08 編輯

Maintenance: 維護、維修、保養、保全
Maintainability: 維護度、維修度、保養性、保全性


英文

中文

作者

注釋

breakdown maintenance事後維護邱元錫 (2002)
corrective repair維修陳至安、陳雪吟
corrective maintenance改良保養邱元錫 (2002)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事後維護江明輝 (2003)
failure knowledge故障知識邱元錫 (2002)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故障模式及效應分析邱元錫 (2002)
first pass yield產出良率許棟樑 (2006)
Japan Institute of Plant Maintenance (JIPM)日本設備維護協會邱元錫 (2002)
machine availability機台可使用率許棟樑 (2006)
machine utlization機台利用率許棟樑 (2006)
maintenance free免保養邱元錫 (2002)
maintenance preventive保養預防邱元錫 (2002)
maintenance prevention (MP)保養預防江明輝 (2003)
predictive maintenance預知保養邱元錫 (2002)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預知保養江明輝 (2003)
preventive maintenance預防維護保養陳至安、陳雪吟
preventive maintenance預防維護陳至安、陳雪吟
preventive maintenance預防維護邱元錫 (2002)
preventive maintenance預防保養邱元錫 (2002)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預防保養江明輝 (2003)
proactive maintenance (PaM)預修保養江明輝 (2003)
productive maintenance生產維護邱元錫 (2002)
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RCM)以可靠度為核心之維護邱元錫 (2002)
reliability-centered maintenance (RCM)唯信賴度維護江明輝 (2003)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產保養邱元錫 (2001)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生產管理江明輝 (2003)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生產保養藍天雄 (2007)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綜合生產保養萬榮富 (2005)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OEE)設備綜合效率許棟樑 (2006)
preventive maintenance 預防保養藍天雄 (2007)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預防維護沈育樹 (2010)
productive maintenance生產保養藍天雄 (2007)
corrective maintenance改良保養藍天雄 (2007)
maintenance prevention保養預防藍天雄 (2007)
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預知保養藍天雄 (2007)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預防保養許石城 (2008)
total productive mainteance (TPM)全面生產保養制度許石城 (2008)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預防維護村瀨由堯 (2008)
total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預防維護村瀨由堯 (2008)
on job training (OJT)在職訓練村瀨由堯 (2008)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生產維護沈育樹 (2010)
availability可用度沈育樹 (2010)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OEE)設備總合效率指標沈育樹 (2010)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全面品質管理沈育樹 (2010)
breakdown mainteance當機維護沈育樹 (2010)
repair修理沈育樹 (2010)
mainteance free machine免機器維護策略沈育樹 (2010)
reactive maintenance反應式維護沈育樹 (2010)
maintenance preventive維護預防沈育樹 (2010)
planned maintenance規劃保養沈育樹 (2010)
autonomous maintenance自主保養沈育樹 (2010)
preventive engineering預防工程沈育樹 (2010)
maintenance free免保養沈育樹 (2010)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生產保養申冀治 (2012)
breakdown maintenance (BM)事後保養申冀治 (2012)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vM)預防保養申冀治 (2012)
productive maintenance (PM)生產保養申冀治 (2012)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改良保養申冀治 (2012)
maintenance prevention (MP)保養預防申冀治 (2012)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vM)預知保養申冀治 (2012)
breakdown maintenance事後保全吳志雄 (2002)
preventive maintenance預防保全吳志雄 (2002)
productive maintenance (PM)生產保全吳志雄 (2002)
maintenance preventive (MP)保全預防吳志雄 (2002)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改良保全吳志雄 (2002)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生產保養吳志雄 (2002)
reliability engineering信賴性工程吳志雄 (2002)
maintainability engineering保全性工程吳志雄 (2002)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vM)預知保養吳志雄 (2002)
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system全面生產經營系統吳志雄 (2002)
to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TPM)全面生產管理林義輝 (2003)引用高福成 (1994)
breakdown maintenance (BM)事後保養林義輝 (2003)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vM)預防保養林義輝 (2003)
productive maintenance (PM)生產保養林義輝 (2003)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改良保養林義輝 (2003)
maintenance prevention (MP)保養預防林義輝 (2003)
reliability engineering信賴性工程林義輝 (2003)
maintainability engineering保養性工程林義輝 (2003)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TPM)全面生產保養林義輝 (2003)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預知保養林義輝 (2003)
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TPM)全面生產管理林義輝 (2003)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ency (OEE)設備總合效率林義輝 (2003)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預知維護顧尚芳 (2004)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預防維護顧尚芳 (2004)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矯正維護顧尚芳 (2004)
breakdown maintenance (BM)事後維護顧尚芳 (2004)
surveillance test maintenance (STM)偵測試驗維護顧尚芳 (2004)
productive maintenance生產維護顧尚芳 (2004)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員生產維護顧尚芳 (2004)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預知維護顧尚芳 (2004)
proactive maintenance (PaM)預修維護顧尚芳 (2004)
corrective maintenance修正維護顧尚芳 (2004)
predictive preventive maintenance system預測性預防維護系統顧尚芳 (2004)
opportunity maintenance (OM)機會維護顧尚芳 (2004)



參考資料:
  • 陳至安、陳雪吟,「營業性租賃之預防保養策略研究」
  • 邱元錫、王聖嘉、張紂微 (2002),「分析台灣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特性及TPM導入之可行性」
  • 邱元錫、王聖嘉、詹智強 (2001),「探討國內企業推動TPM所需之本土化專業教育訓練課程規劃之內涵」
  • 江明輝 (2003),「設備可靠度與完整性管理」(Equipment Reliability and Mechanical Integrity Management)
  • 萬榮富 (2005),「具有危險性之設備替代內部檢查現況與展望」
  • 許棟樑、郭晉源、許銘聰,「半導體晶圓廠設備維護管理系統之研究」
  • 藍天雄、莊烘銘、何明果、李宜錡 (2007),「冰箱製造廠推行 TPM(全面生產保養)之績效研究」
  • 許石城 (2008),「從設備效率到全面生產力的提升 - 台灣 TPM 活動 15 年拓碑有成」
  • 村瀨由堯 (2008),「剖析 JIPM 的年度調查報告 - 日本製造業對 TPM 的應用方向」
  • 沈育樹、林修正、劉家駒 (2010),「全面生產維護功能模式分析」
  • 申冀治 (2012),「試以案例討論 TPM 的實施活動績效」
  • 吳志雄 (2002),「全面生產管理 (TPM) 活動導入與成效研究 - 以汽車零組件公司為例」,何應欽指導
  • 林義輝 (2003),「TPM 活動實務之探討 - 以盛餘公司為例」,盧淵源指導
  • 高福成 (1994),《TPM 全面生產保養推進實務》,中衛發展中心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4#
發表於 2016-6-26 11:14:09 |只看該作者

當你看到「產品」與「設施」這兩個中文名詞時,你想到的是什麼?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12-10 09:49 編輯

2012 年政府(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推動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相關國家標準 CNS 15550 系列時,將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與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 所用的 Product and Service 稱為「產品與設施」。

facilities: 設施
service: 勞務、服務
equipment: 設備、配備(汽車業)
installation: 裝備
device: 裝置、器具、器材

有些設備、物品、或裝置,的確是執行服務時所必須,但是重點在於服務是一種人員的行為,不能主客不分,這些設備、物品或裝置是不能取代利用它們的後續議題。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5#
發表於 2016-7-18 11:38:25 |只看該作者

紀錄是檔案?那麼 archives 是什麼?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4-29 16:41 編輯

2010年 3月標準局發佈了兩份國家標準:
CNS 15489-1:2010,資訊與文獻 - 檔案管理 - 第 1 部:概論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 Part 1: General) (ISO 15489-1:2001 IDT)
CNS 15489-2:2010,資訊與文獻 - 檔案管理 - 第 2 部:指導綱要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 Part 2: Guidelines) (ISO 15489-2:2001 IDT)

國家標準 CNS 15489-1 與 CNS 15489-2 採取和國際標準 ISO 15489-1 與 ISO 15489-2 調和的標準擬訂原則,不僅格式、內容、內涵相同,連標準編號也一樣。

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 ISO/TC 46 「資訊與文檔」(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技術委員會 轄下的 ISO/TC 46/SC 11「檔案與紀錄管理」(archives and records management) 次技術委員會負責檔案與紀錄管理相關國際標準的擬訂工作。

這兩份國家標準中關鍵的中英文對照:
documentation = 文檔
records = 檔案

習慣上,
documentation = 文獻、文檔
record = 紀錄
archive = 檔案

ISO 9000 管理系統在國內談了多少年了,Record 是紀錄大家應該都已經認同有共識,國家標準突然說 Record 是檔案?那麼紀錄的英文又是什麼?

根據國發會國家檔案局官方網站,國家檔案局的英文可是: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ve,是否應該改為 National Records Administrative。

最扯的是,國家標準編號重複也不管!當然從電腦或機器人的觀點,CNS 15489 (2011) 與 CNS 15489-1 (2010) 和 CNS 15489-2 (2010) 是不同的物件,可是有誰會同意,它們絕對沒有關係。假如這樣的情形允許存在,要標準主管機關做什麼?

既然 2010 年已經同意 CNS 15489-1 與 CNS 15489-2 與國際標準連編號都接軌的國家標準在案,為什麼 2011 年又核可另一份新訂 LED 國家標準使用 CNS 15489 的國家標準編號。不禁要問,國家標準審查委員們在做什麼?標檢局到底有幾個局長?



記錄管理相關標準:
  • ISO 13008:2012,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Digital records conversion and migration process
  • ISO 13028:2010,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digitization of records
  • ISO 15489-1:201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 Part 1: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 ISO 15489-1:2001 (ed1.0),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 Part 1:General
  • ISO 15489-2:2001,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 Part 2: Guidelines
  • ISO 16175-1:2010,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Principl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records in electronic office environments - Part 1: Overview and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 ISO 16175-2:2011,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Principl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records in electronic office environments - Part 2: Guidelin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 for digital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s
  • ISO 16175-3:2010,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Principl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records in electronic office environments - Part 3: Guidelin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records in business systems
  • ISO 17068:2012,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Trusted third party repository for digital records
  • ISO 18128:2014,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isk management for records processes and systems
  • ISO 22310:200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Guidelines for standards drafters for stating record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n standards
  • ISO 23081-1:200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es - Metadata for records - Part 1: Principles
  • ISO 23081-2:2009,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Managing metadata for records - Part 2: Conceptual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 ISO 23081-3:2011,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Managing metadata for records - Part 3: Self-assessment method
  • ISO 26122:2008,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Work process analysis for records
  • ISO 30300:2011,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Management systems for records -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 ISO 30301:2011,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Management systems for records - Requirements
  • ISO 30302:2015,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Managing systems for records - Guidelines for implementation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6#
發表於 2017-4-29 13:49:47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有效性、效果、效率、稼動率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5-18 19:46 編輯

Effectiveness =有效性
Effective =效果
Efficient =效率、資源使用
Performance =性能、績效

很多人討論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全面生產維護(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 TPM)活動是TPS兩大支柱之一。

生產設備能力重要的度量指標:
  • 整體設備有效性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OEE) = 整體設備有效性、設備綜合有效性、設備綜合效率
  • 整體操作有效性 (Overall Operation Effectiveness, OOE) = 整體操作有效性、整體營運有效性
  • 整體設備有效性能 (Total Effective Equipment Performance, TEEP) = 全面有效設備性能



OEE = A x P x Q
A: Availability
P: performance
Q: quality



很多撰文稱A為時間稼動率,P為性能稼動率,Q為合格品率。OEE的對像是設備,A應該是指設備的可用度(或是妥善率)、P是指設備的性能,是能力在時間和使用上的表現結果,為何「能力」變成「稼動率」?


OEE主要考量設備的損失,TEEP則是除設備的損失之外,還考量時程的損失(使用率),OEE與TEEP的關係為:

TEEP = A x P x Q x U

U =使用率=規劃使用時間/日曆時間=工作週期(duty cycle)

OEE與TEEP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OEE的時間基礎是實際使用時間,亦即上工時間,;而TEEP所使用的時間基礎是日曆時間,也就是一天24小時;一週7天、168小時;一個月30天、720小時;一年360天、8760小時。




能力=定性x定量=程度x頻度=效果x效率=重要性x可能性


1985年朱蘭博士提出系統有效性(system effectiveness, SE)的定義為:
SE = C x A x R =效果 x 效率


C =效果,代表系統要用的時後有多麼很好用。
A x R =效率,A (可用度)代表要用的可以用,R (可靠度)代表可以繼續使用多久,是從時間的面向看結果,配合相對應的人力與物料成本,就是所需要的資源。所以,在管理領域,效率是指所需的資源,而要量化評估資源,則需要資源單位成本,例如人工單位成本、物料單位成本,找出在時間軸線上所佔的成分,就可以估算出所需的資源需求。

TPM討論OEE的意義也是一樣的,使用設備預期的成果是生產出符合設計規格或顧客要求的產品,代表性指標就是良品率或合格品率、或良率,是衡量設備的效果。可用度(A)是設備可以開機使用的可能性,根據設備的可靠度和維護度資訊計算,性能是設備開機之後的使用性能,類似系統有效性的可靠度概念,A x P就是指設備的效率。

OEE = Q x A x P
Q =效果
A x P =效率

不同領域,應用相同或類似的原理或原則,最好還是回歸到基本和根本原理,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公式而已。

wikitw稱稼動率為utilization或activation,是指設備實際生產數量與可能生產數量的比值,也就是設備創造價值的時間佔所能提供的時間的比重。

OEE 考量的重點為設備的使用能力與表現,不是人員的管理能力與表現。

台灣科技大學工管系2009年許總欣教授指導、研究生邵國書的碩士論文「六標準差在TPM全面生產保全活動之鷹用」,將OEE英文寫成Overall Equipment Efficiency,大家習慣使用的英文為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說明了台灣學界不重視名詞定義的重要性。

Operation
  • 營運:經營
  • 操作:設備
  • 作業:管理
  • 作戰:軍事
  • 手術:醫院






參考資料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7#
發表於 2017-5-9 11:06:28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PDCA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5-9 11:48 編輯

PDCA:
  • Plan, Do, Check, Act
  • Please Don't Change Anything


Plan

Do

Check

Act

reference

計畫執行檢查行動桃園陽明高中:擴大行政會報資料 (2000)
規劃執行查核修正結果科技產業資訊室:再論 PDCA 戴明循環(2013)


Plan:
  • 規劃
  • 計畫


Do:
  • 執行


Check:
  • 查核


Act:
  • 行動




當年戴明提出的是:PDSA (Plan, Do, Study, Action),並不是 PDCA。
「戴明 PDCA 循環」不是戴明寫的,「論語」不是孔子寫的(子曰),「佛經」不是佛陀寫的(如是我聞)。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8#
發表於 2019-3-29 10:33:38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責任與負責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9-3-29 10:52 編輯

一開始看到「當責」兩個字時,並不在意,只是覺得怪怪的,後來發現竟有人當作一門學問倡議鼓吹,所謂的「當責」英文 accountability。Accountability 是名詞,動詞為 account,本來就是擔負承擔責任 (responsibility) 的意思。與其稱為當責,不如就使用大家習慣的「負責」!有事我負責,就是這個意思。當責、就像問責、咎責,都是從袖手旁觀外人的觀點對責任的歸屬評頭論足,沒有榮辱與共融合 (engagement) 的精神與膽識。
當責的主題應該是「責任」,指的是事情本身,為中性名詞。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主格者:人 (who),也就是誰該擔當該項責任,想必「當責」一詞的提出是從這個觀點考量。

從人的管控觀點討論事情責任的歸屬,管理職能的分工 (staffing),就是決定或分配由誰擔負該項責任,一般稱為負責,也有稱之為擔責、當責、擔當。

負責可以是動詞或名詞,當動詞用時就是英文 acount,相對的名詞為 accountability,可以稱為負責性。另外「負責」這個名詞,從管理者的行政觀點追究誰該擔負該項責任,稱為「問責」,追問誰該負責;若更嚴肅地從法律面追究責任時,就可以稱為「咎責」(究責),當討論到責任的歸屬時,負責者、問責者、咎責者都要善盡其本份,稱為「盡責」。

美國政府問責部 (U.S. Governma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M) 為美國國會的支援機關之一,主要職責為調查聯邦政府擬定的各項計畫與政策,早期的名稱為審計部 (General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2004 年配合美國政府功能調整而變更組織與名稱為政府問責部。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19#
發表於 2019-4-8 11:29:54 |只看該作者

有趣的翻譯-歐盟 GDPR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9-4-8 12:20 編輯

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歐盟有關隱私權法律 2016/679 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於 2018 年 5 月 25 日生效。GDPR 的前身為 95/46/EC 號資料保護指令 (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 DPD)。

個人資料:姓名、相片、電話、地址、電子郵件地址、個人身分證件號碼,性別基因、生物特徵、醫療資料、社會認同、文化認同、地理位置

網路瀏覽器的 Cookie、網路 IP 位址

可得性 (availability)、完整性 (integrity)、保密性 (confidentiality)、負責性 (accountability)、正確性 (accuracy)、攜帶性 (portability)

存取權 (right of access)(有權接近使用)、刪除權 (right to erasure)、被遺忘權 (right to be forgotten)、拒絕權 (right to object)、


存取 (access)
人為介入或人員介入 (human intervention)
連結、複製、仿製 (links, copies, or replication)
資料主體、資料當事人 (data subject)資料控制者 (data controller)、資料處理者 (data processor)、資料保護長 (data protection officer, DPO)
隱私保護設計 (privacy by design)、隱私保護預設 (privacy by default)
隱私衝擊評鑑 (privacy impact assessment, PIA)、風險評鑑 (risk assessment, RA)、資料保護衝擊評鑑 (data protection impact assessment, DPIA)



資料剖析或建檔(或履資、概述、簡述) (profiling)
履歷 (resume) = 摘要、CV (Curriculum Vitae) = 全文
輪廓 (profile)


有關 GDPR 的翻譯
國發會: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經濟部國合處: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經濟部工業局:GDPR
交通部: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金管會: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通傳會: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歐洲經貿往台灣商務中心:歐盟個人資料保護法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維基百科:一般資料保護規範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科技新技 (2018):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章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歐盟一般資料保護法規
科技報導 (2018):歐盟個人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資策會吳柏凭 (2018):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德勤商務張憲瑋: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資策會何念修: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或歐盟個人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BSI: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蔡柏毅: 個人資料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黃彥棻 (2017):歐盟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個人:基本資料保護法規
張陳弘 (2018):一般性個資保護規則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陳願仁 (2018):

General: 一般、通用
Data: 資料、數據Process: 蒐用,蒐集、處理、利用

legal affair: law, statutory, regulatory (regulation) --> compliance
technical affair: standard, specification --> conformance

Technical Regulation: 技術規則
Law: 法律
Statutory: 命令、法令 (合法: compliance with statutory)Regulation: 規則、法規、規範 (合規: conformance to regualtion)
Standard: 標準
Specification: 規格 (合格: conformance to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 要求 (合用: fitness for use)



個人資料保護法、個資保護法、個資法





GDPR 重點 (Source: ithome.com.tw)
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GDPR) 章節概覽 (Source: ithome.com.tw)









外部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UID
5
帖子
1525
主題
739
記錄
1
分享
0
日誌
213
閱讀權限
100
最後登錄
2024-12-11
在線時間
2326 小時
20#
發表於 2019-4-25 21:14:07 |只看該作者

雲端計算、邊緣計算、霧計算、霾計算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9-5-26 08:12 編輯

傳統的雲端計算是兩層架構:雲端服務計算和個人使用計算。未來雲端與使用端中間增加行動邊緣計算和更接近用戶的霧運算兩個層次。(複雜架構,還沒有具體共識,待釐清)

運算架構
  • 雲計算 (cloud computing) 又翻譯為雲端計算、雲端運算、雲運算
  • 霧計算 (fog computing) 又翻譯為霧運算,霧計算的概念接近邊緣計算。
  • 緣計算 (edge computing) 又翻譯為邊計算、邊緣運算,事務聯網時代的產物。邊計算一種分布式或分散式 (distributed) 計算架構,將應用程式、資料與服務的計算工作,從網路的中心節點移到網路邏輯上的邊緣節點進行處理。原本的網路中心節點的大型服務工作,分解切割成更小和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配到邊緣節點。邊緣節點更接近用戶的終端裝置,可以加快資料的處理和傳送速度,減少時延。將大數據的解決方案,移到網路架構上更接近資料的邊緣位置,不一定要進入的雲端網路架構的中心節點,
  • 霾計算 (smog computing),沒有用的雲,又稱為垃圾雲。


雲端、邊緣端、用戶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Archiver|手機版|睿地可靠度論壇(TW-REDI Forum)   

GMT+8, 2024-12-22 11:40 , Processed in 0.048101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